您的位置:首页--生工讲堂
5月17日生工讲堂第121讲 蛋白质工程与计算科学的交汇:互补携手之路
作者:刘竹南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13 浏览次数:576

报告时间:2024年5月17日10:00

报告地点:莫干山校区生工楼C201天曲报告厅

报告题目:蛋白质工程与计算科学的交汇:互补携手之路

报告人:崔海洋,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级青年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

2016年硕士毕业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师从结构生物学领域专家郭瑞庭教授;2020年,博士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导师:Ulrich Schwaneberg教授,蛋白质工程领域专家);同年,进入德国DWI-莱布尼茨互动材料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2023年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赵惠民教授,合成生物学领域先驱)。2024年初回国组建“人工智能与工程生物学”研究团队,搭建载有世界顶尖GPU-A100芯片的超算平台Infinity(无穷生物超算集群)。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在Science, Angew. Chem., ACS Catal., Nat. Commun.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2篇,并应邀在国际权威丛书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分别撰写独立章节3章。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

报告摘要:酶是合成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类生物催化剂。合成生物学利用酶的高效性和选择性,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对天然底物进行转化。然而,天然酶对实际生产存在不适配的问题。报告人围绕生物催化这个主线,利用蛋白质工程和计算生物学技术手段,从酶的改造理解到 AI(人工智能)升级,探索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针对苛刻工业环境中(有机溶剂、高温、无序性等)酶催化面临的挑战,利用定向进化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开发获得了一系列新颖且广谱的蛋白质工程策略。同时,结合微观机制解析,为实现酶的高鲁棒性和定向固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另外,利用前沿深度学习技术,发展了新颖的酶功能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和表征验证平台,突破了传统酶功能预测难、准确率低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