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液氮使用安全技术规范(模板)

作者:发布时间:2025-03-24浏览次数:10文章来源:生物工程学院

液氮使用注意事项

液氮是一种极低温的液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使用时必须格外小心。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一、个人防护

始终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PPE): 包括:

防冻手套: 专门设计用于极低温环境,例如皮革或绝缘手套。

防护眼镜或面罩: 防止液氮飞溅到眼睛。

实验服或围裙: 保护皮肤和衣物。

封闭式鞋子: 防止液氮溅到脚上。

避免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液氮: 即使是短暂的接触也会导致严重的冻伤。

不要吸入液氮蒸汽: 液氮蒸汽会置换空气中的氧气,导致窒息。

二、操作安全

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液氮: 液氮汽化会迅速膨胀,在密闭空间中使用会导致氧气浓度下降。

缓慢、小心地处理液氮: 避免剧烈摇晃或倾倒,防止液氮飞溅或溢出。

使用专门的液氮容器: 这些容器经过专门设计,可以安全地储存和运输液氮。

不要将液氮倒入密封容器中: 液氮汽化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容器爆炸。

注意液氮容器的压力: 定期检查压力表,确保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不要将液氮与不相容的材料接触: 例如某些塑料和橡胶,可能会导致材料变脆和破裂。

三、储存和运输

将液氮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 远离热源和阳光直射。

确保液氮容器直立放置: 防止倾倒和泄漏。

使用专门的推车运输液氮容器: 避免碰撞和震动。

定期检查液氮容器的状况: 包括阀门、压力表和绝缘层,确保其完好无损。

四、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 立即用大量温水冲洗患处,切勿揉搓,严重时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 15 分钟,并迅速就医。

吸入: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就医。

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区域,保持通风,并通知专业人员处理。

 

液氮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液氮操作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以下是一般步骤,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执行:

一、准备工作

  1. 个人防护: 穿戴好防冻手套、防护眼镜、实验服、封闭式鞋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2. 环境检查: 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远离热源和易燃物。

  3. 设备检查: 检查液氮罐、转移容器、管道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阀门是否关闭。

  4. 工具准备: 准备好液氮转移管、漏斗、镊子等工具,并确保其清洁干燥。

二、液氮转移

  1. 连接转移管: 将液氮转移管一端连接到液氮罐出口,另一端连接到转移容器入口,确保连接紧密。

  2. 打开阀门: 缓慢打开液氮罐阀门,开始液氮转移。

  3. 控制流量: 根据需要使用阀门控制液氮流量,避免过快导致飞溅或溢出。

  4. 观察液位: 密切关注转移容器液位,避免液氮溢出。

  5. 关闭阀门: 当转移完成后,先关闭液氮罐阀门,再断开转移管。

三、液氮使用

  1. 缓慢操作: 使用液氮时动作要缓慢、小心,避免剧烈摇晃或倾倒。

  2. 避免接触: 使用工具操作,避免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液氮。

  3. 注意通风: 保持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液氮蒸汽积聚。

  4. 及时清理: 及时清理洒落的液氮,避免滑倒或其他安全隐患。

四、操作结束

  1. 关闭阀门: 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液氮罐阀门。

  2. 设备归位: 将液氮罐、转移容器等设备归位,并妥善存放。

  3. 清理现场: 清理操作区域,确保无液氮残留。

  4. 记录信息: 记录液氮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量、用途、操作人员等信息。

液氮使用故障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应急处理程序:

液氮罐出现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关键部位张贴故障标识→通知负责人→上报设备管理人员(靳远祥,电话13819183524)→立即查找原因,同时通知使用部门,改用其它冻存方法→故障无法排除,则联系厂家机械师维修→待液氮罐维修好→质量检查合格→重新启用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液氮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区域,保持通风。

关闭液氮罐阀门,阻止液氮继续泄漏。

使用吸附材料(如沙子、蛭石)覆盖泄漏的液氮,防止其扩散。

通知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冻伤:

    立即用大量温水(40-42℃)冲洗患处,切勿揉搓。

脱掉受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干净的纱布包扎患处,并立即就医。

窒息: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