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合成生物技术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氨基酸、抗生素及各类手性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微生物化学品工厂的设计改造。研究所近年来承担了“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类项目、课题。研究所在首席科学家沈寅初院士、郑裕国院士的指导下成功开发了生物催化剂分子设计、筛选与改造、反应调控、合成代谢途径系统改造和全局优化等系列核心技术,在手性生物催化、氨基酸及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等生物精细化工的多个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建成产业化生产线8条,获得各类省部级奖项3项。为我国生物制造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所现有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校聘副研究员2人,博士后3人。研发团队成员先后入选浙江省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江苏省领军人才、浙江省钱江人才等,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省专利金奖等多项奖励。
代表性研究成果:
1.氨基酸高效合成细胞工厂构建。构建了基于多模块组装平衡适配的大肠杆菌高效合成甲硫氨酸细胞工厂,系统解决了不同元素平衡供应问题。实现了目标产品产率的大幅提升。
2.抗真菌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经过多轮紫外诱变、化学诱变、结合代谢工程改造,得到发酵水平较高的抗真菌抗生素高产突变株 ,具有优越工业生产性能和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研究核心酶的结构特点,筛选获得活性提高30倍的突变体。
3.功能性营养化学品生物制造。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及制剂先进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及制剂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4.维生素及其衍生物的高效合成。基于基因组水平的强化表达;生长必须氨基酸的精细调节;竞争途径弱化;初步实现了D-泛酸及其衍生物的高效合成。
合成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柳志强;联系方式:microliu@zj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