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11日,学院召开2025生物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江南大学副校长堵国成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叶邦策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雪洪教授等受邀参会并作报告。学院学科负责人、郑裕国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郑仁朝出席会议,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内设机构负责人、工会主席、教工党支部书记及全体专技岗教师参加会议。
郑裕国院士全面回顾了我院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当前学科发展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他指出,生物工程学科应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和方向,保持学科特色与优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他表示,教授是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发挥好教授示范和表率作用,注重教师队伍培养,提高组织协调、团结合作、答疑解惑、传道授业、洞察分析以及资源获取和资源利用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积极实现从人手向人才、人物的角色转变;要持续强化总结、凝练、宣传的能力;要努力提高产出大成果、构建大平台、获取大项目的能力,不断追求卓越,为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堵国成带来了题为《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实践》的专题报告。他以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为蓝本,全方位介绍了该学科的概况、建设思路和显著成效。报告强调了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组织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分享了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等学科高质量建设的宝贵经验。
张雪洪作了题为《生物工程学科发展回顾与交大生物工程学科建设历程》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生物工程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他认为,界定学科范围、明确学科评估的标志性成果等有助于厘清学科发展思路。他还介绍了稳定本科教学、主动布局二级学科、加强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强院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叶邦策作了题为《生物工程学科发展浅见》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学科建设成效。他从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独特视角,对生物工程学科的内涵与边界进行了深入解读,为生物工程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考维度,是学科发展实现突破与创新的有益借鉴。
学院院长薛亚平作了题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建设高水平生物工程学科》的专题发言,分析了生物工程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他期望全体教师能够瞄定目标,从强化学科特色和补齐短板方面发力,全力推动高水平生物工程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他特别强调了科研与学科发展紧密且不可分割的关系,要加大科研选题,持续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推动生物工程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党委书记林静姗主持会议并总结发言。她指出,全院师生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锚定目标、只争朝夕,要直面问题、群策群力,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回答好“教育强国,创新浙江,工大何为”的重要命题。全院师生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锚定目标、只争朝夕,要直面问题、群策群力,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回答好“教育强国,创新浙江,工大何为”的重要命题。
会上,学院全体教授就2024年工作业绩和新一轮聘期工作计划进行了述职。
与会教师围绕学科建设、规划与布局、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策略以及国际化进程等议题分组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建议和策略。
青年教师沈其、音建华、徐鉴、张博、倪银华分别代表酶与生物催化工程研究所、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研究所、生物制药与生物材料研究所、合成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资源与生物环保研究所作学术报告分享。
会议还举行了学院第九轮岗位聘任聘用协议签订仪式。
郑裕国讲话
堵国成作专题报告
张雪洪作专题报告
叶邦策作专题报告
薛亚平作专题发言
林静姗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