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上午,生工讲堂122讲在莫干山校区生工楼天曲报告厅举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林世贤教授应邀来我院交流,作了题为“遗传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及其生物医药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程峰主持,学院50余位师生参加讲座。
林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对遗传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也提到蛋白质修饰是生命进化和复杂的核心因素,非天然氨基酸的化学生物学有助于理解生命过程,合成功能蛋白质和药物分子,构建编码新氨基酸的生命体。随后,林教授介绍团队近期开发的稀有密码子重编码技术和嵌合体翻译系统等新型非天然氨基酸遗传编码体系,展示了在编码、识别和发现新型功能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中的应用,也分享了对色氨酸研究的历程,通过色氨酸修饰改造Cation-Pi互作以及超级读码蛋白的发现等具体实例来展示非天然氨基酸以及其翻译系统的应用拓展。最后举例说明遗传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在新型医药研发中的潜在价值。林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拓展了我院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也结合自身学术思维,鼓励师生在科研过程中大胆创新,勇于转化。
个人简介:
林世贤,2017年底至今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团队主要针对中心法则的翻译过程,开发化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研究手段,探索RNA和蛋白质修饰的牛物学功能和工程改造,并致力于精准修饰蛋白质和tRNA药物的研发,用于重大疾病和罕见遗传病的诊疗。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 Cell Biol.、Nat. Chem. Biol.、Nat.Chem.、Nat. Struct. Mol. Biol.等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曾获国际化学生物学学会“Young Chemical Biologist Award” ,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人围奖,人选生物医学峰基金科学家。在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城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其中5项专利已转让,并与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多项横向合作。